鹤山市房协白蚁害虫防治有限公司
公司地址:广东省鹤山市桃源镇建设东路63号4楼823号
13702712147 0750-8965600
www.lsfxby.com
个人微信号公众号二维码
【识虫③】:蛇类
蛇是无足的爬行动物的总称,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的总称。
全身布满鳞片,肉食性动物。目前全球共有3,000多种蛇类。身体细长,四肢退化,无可活动的眼睑,无耳孔,无四肢,无前肢带,身体表面覆盖有鳞。
一般分:无毒蛇和有毒蛇。
毒蛇和无毒蛇的体征区别有:毒蛇的头一般是三角形的;口内有毒牙,牙根部有毒腺,能分泌毒液;部分毒蛇尾很短,并突然变细。但是很多有毒蛇类尾巴依旧很长。
【外形特征】
蛇的行走千姿百态,或直线行走或弯蜒曲折而前进,这是由蛇的结构所决定的。蛇全身分头、躯干及尾三部分。头与躯干之间为颈部,界限不很明显,躯干与尾部以泄殖肛孔为界。蛇没有四肢,全身被鳞片遮盖,有保护肤体的作用。蛇分为有毒蛇和无毒蛇,无毒蛇头部一般呈圆锥状,前端细而后端粗;有毒蛇呈三角形状;蛇的躯干部呈长筒状;蛇的尾部为肛门以后的部位。
【生命系统】
蛇的内部结构分为:皮肤系统、骨骼系统、肌肉系统、呼吸系统、消化系统、泄殖系统、神经系统、感觉器官和染色体等十大部分。
【爬行特征】
蛇之所以能爬行,是由于它有特殊的运动方式:
一种是弯蜒运动,所有的蛇都能以这种方式向前爬行。
第二种是履带式运动,蛇没有胸骨,它的肋骨可以前后自由移动,肋骨与腹鳞之间有肋皮肌相连。
第三种方式是伸缩运动,蛇身前部抬起,尽力前伸,接触到支持的物体时,蛇身后部即跟着缩向前去,然后再抬起身体前部向前伸,得到支持物,后部再缩向前去,这样交替伸缩,蛇就能不断地向前爬行。
【习性】
蛇属于爬行纲蛇目。大部分是陆生,也有半树栖、半水栖和水栖的。以鼠、蛙、昆虫等为食
【栖息地】
蛇类喜居阴蔽、潮湿、人迹罕至、杂草丛生、树木繁茂、有枮木树洞或乱石成堆、具柴垛草堆和古埂土、繁衍的场所,也有的蛇栖居水中。它们喜栖于墓洞中,洞口可见稀稠成粒的粪便。
【食性】
蛇主要是用口来猎食。无毒蛇一般是靠其上下颌着生的尖锐牙齿来咬住猎物,然后很快用身体把活的猎物缠死或压得比较细长再吞食。
蛇的食欲较强,食量也大,通常先咬死,然后吞食。嘴可随食物的大小而变化,遇到较大食物时,下颌缩短变宽,成为紧紧包住食物的薄膜。蛇常从动物的头部开始吞食,吞食小鸟则从头顶开始,这样,鸟喙弯向鸟颈,不会刺伤蛇的口腔或食管。吞食速度与食物大小有关,小白鼠5~6分钟即可吞入,较大的鸟则需要15~18分钟。蛇的牙齿是不能把食物咬碎的,蛇的消化系统如咽部,以及相应的肌肉系统都有很大的扩张和收缩能力。
蛇的消化系统非常厉害,有些在吞的同时就开始消化,还会把骨头吐出来的;蛇的消化还要靠在地上爬行,利用肚皮和不平整的地面来摩擦。毒蛇的毒液实际上是蛇的消化液,一些肉食性的蛇消化液的消化能力较强,溶解了被咬动物的身体,所以表现出“毒性”。
蛇消化食物很慢,每吃一次要经过5~6天才能消化完毕,但消化高峰多在食后22~50小时。如果吃得多,消化时间还要长些。蛇的消化速度与外界温度有关,Skoczylas(1970)观察到游蛇在5℃气温下,消化完全停止,到15℃时消化仍然很慢,消化过程长达6天左右,在25℃时,消化才加快进行。
蛇的觅食次数,因蛇类品种和大小而异。一般夏令觅食活动盛期,特别是产卵繁殖期,一日一次或隔天一次。蛇体稍大的,因觅食量较大,一般是3日至一周左右进食一次。
【活动】
蛇类也喜欢在太阳光下进行日光浴,时间一般为上午10—12时左右。行日光浴时,一般伏于地面草丛或缠绕或于树干上,也有半身裸露于洞口外、石头堆外面呈盘蜷状的,姿态变化多端。蛇类的活动规律,以昼伏夜出居多,因品种而异。
【冬眠】
蛇有冬眠的习性,到了冬天盘据的洞中睡觉,一睡就是几个月,不吃不喝,一动不动地保持体力。待到春暖花开,蛇就醒了,开始外出觅食,而且脱掉原来的外衣。从蛇蜕的外衣直径和长度可测出蛇重量甚至说出蛇的名称。蛇蜕皮后不久,活动量增大,觅食量增加,体况逐渐恢复。
【繁殖】
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进入发情期。寻偶时,雌雄蛇发出的鸣叫声清晰明亮,“哒哒哒”如击石声。蛇类的产卵期一般在4月下旬到6月上中旬,因品种而异。所产蛇卵一般粘结成一个大的卵块,卵块中卵的数量为8~15枚不等。
【种类】
蛇目Serpentiformes已知约3000种。世界性分布,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。中国约有200种。
主要可分为3亚目:
盲蛇亚目 Scolecophidia
原蛇亚目 Henophidia
新蛇亚目 Caenophidia
【盲蛇亚目】
为最原始的蛇类多具后肢带。多具后肢带。全身均匀覆盖覆瓦状圆鳞,无腹鳞分化,眼隐于眼鳞之下。 分布于世界各温暖地区。身体粗细一致,头尾均短,外形略似蚯蚓,多营穴居生活,食蚯蚓、白蚁等各种地下无脊椎动物。包括细盲蛇科、异盾盲蛇科、盲蛇科3科。
【原蛇亚目】
为大中型的原始蛇类,多有后肢带残余。有蟒蚺科、岛蚺科、林蚺科、亚洲筒蛇科、 筒蛇科、倭管蛇科、针尾蛇科、美洲闪鳞蛇科、闪鳞蛇科9科。
【新蛇亚目】
为进步的蛇类,肢带已经完全消失,一些种类还进化出了毒牙和毒腺,成为高效率的捕食者。包括现存的全部毒蛇和大多数无毒蛇,分布非常广泛,世界上大多数地方均能见到。有瘰鳞蛇科、游蛇科、穴蝰科、眼镜蛇科、海蛇科、蝰蛇科6科。
【生态作用】
野生动物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,它们通过食物链的关系互相依存、互相制约。一旦食物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,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。
青草——蝗虫——蛙(鼠)——蛇——鹰,这就是其中的一条食物链,如果人类无节制地捕猎野外的蛇,蛇就越来越少,导致森林、草地和农田的鼠害越来越猖獗,鼠害和虫害给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,生态环境就会受到严重破坏。